一、党建工作成果
1.狠抓学习强化思想引领 取得新成果
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党总支及原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认真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历届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了前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教育发展的强大工作动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80余次,党支部开展党员集中学习400余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累计100余次,组织党日活动80余次,通过集中学习、“学习强国”、易班等网络平台、网络答题、知识竞答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使全院教职工和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围绕中心工作抓基层党建 开创新局面
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学校党委重要部署,落实党委书记是抓学院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与学院班子成员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党支部书记负责支部党建工作具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学院党委全面谋划推进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和改革的落实,强化党委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织保证等作用,引领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学院中心工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圆满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和人工智能两个新专业;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实现国家级项目的历史性突破;1人获批辽宁省“兴辽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实现省级以上人才称号的历史性突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3.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活动情况
(1)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迈向新台阶。根据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和培育“双带头人”的总体要求,按照学校党委部署,以党支部换届为契机,调整优化教师党支部,按照工作性质进行优化组合,选强配齐党支部书记,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部符合“双带头人”标准。汇编了《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工作指导手册》《全面从严治党纪实手册》,从任务责任、管理制度、程序流程、基础资料、学校文件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汇编,使党支部书记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有依据、有遵循、有标准、有政策。
(2)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推进情况。2021年6月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荣获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软件和实验中心联合党支部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支部书记郭来德同志被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评为“校园先锋示范岗”荣誉称号;获省统战工作优秀案例1项。

(3)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建立了学生党员综合评价体系、改进本科生党支部设置方式、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健全大学生党员分级培训体系、配齐建强了党务工作队伍,建立了学生党员考察、培养的全过程优化路径。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是确保学院党建工作顺利进行和提升党员发展质量的基石。
二、教学研究工作
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在新工科的理念下,按照学校本科评估整改意见通过专业调整进行了整合,并于2022年2月成立。在教学方面,学院软件工程、数字媒体等专业在4年期间培养本科生1500余人。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数字媒体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三个新专业。学院已经初步建立成一个以OBE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的教学培养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学院内所有专业均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修订本科教学培养计划,并完成课程大纲等教学文件的修订。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获批《软件建模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在内的4门省级一流课程,并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
在教学研究和改革方面,学院以“人工智能+新工科”为改革理念,近年来多次对本科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本科课程创新创业等方向进行教学改革,获得省级教改立项2项,获得校级教改立项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在研究生教学研究方面,学院调整了专业硕士学科招生方向,成立了电子信息专业,并分设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三个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按照“新工科”教育育人的改革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并获得校级教改立项。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学院完成横向项目5项,承担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课题和项目2项,建立科研团队3个,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新建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控制实验室和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实验室。
三、学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实施“一引领二贯穿三平台”学风建设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育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努力建设优良学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院注重全过程贯穿开展学业指导与警示帮扶工作,贯穿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院不断夯实家校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学院获得“双清零”工作先进集体、“学风建设先进集体”、“考研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进步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英语四级通过率、考研率和就业率虽时有起伏,但也在不断再创历史新高。
考研率:2016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11.6%,录取率9.5%;2017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16.7%,录取率12.7%;2018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10.6%,录取率7.5%;2019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18.8%,录取率12.1%;2020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13.9%,录取率10.7%;2021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20.3%,录取率13.2%;。
四级通过率:2016年,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59.6%,位居学校第四,累计通过率64.5%,学院获外语四级累计通过率进步奖;2017年,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60.1%,位居学校第四,累计通过率69.5%;2018年,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65.2%,位居学校第二,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达到65.5%;2019年,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59.2%,位居学校第二;2020年外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64.5%,位居学校第二。
就业率: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3.2%;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7.3%;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7%,高质量就业率53.9%;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2.5%,高质量就业率57.3%;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8.6%,高质量就业率71.7%。
四、在大学生思政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夯实党团建设,深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严格履行党员组织发展规程,在学生党员中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学习毛丰美”、“学习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了参观“三块石”红色革命基地、观看红色电影、参观雷锋纪念馆、社区志愿服务、“党旗飘飘 战疫情”党建知识竞赛、专项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等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有1名本科生党员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本科生学生党支部获评校级示范党支部。
学院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作用,认真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常态化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学院持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计通星力量”、“我与你分享”、朗诵者大赛、文明特色寝室评比创建、考研就业表彰暨经验交流活动等,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青年学子精神品味和人生追求。学院团委获得校“优秀团委”称号。1名学生获评辽宁省“华育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

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成绩突出。仅以2021年为例,学生曾荣获“竞技世界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暨第十五届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亚军、季军各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荣获第八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7项;荣获第十六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人工智能设计大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稿件来源: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